2019年度石河子大学部门决算公开
目 录
第一部分部门单位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机构设置情况
第二部分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收支总体情况
(一)部门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二)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说明
(三)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二、部门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一)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说明
三、部门结转结余情况
四、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五、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六、政府采购情况
七、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
(一)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二)预算绩效情况的说明
第三部分专业名词解释
第四部分部门决算公开的8张报表
《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收入决算表》
《支出决算表》
《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第一部分部门单位概况
一、主要职能
石河子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入选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序。
学校前身诞生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新疆的进军途中,1996年4月由农业部部属的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和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成为维稳戍边、建设边疆的重要力量。
学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学校有92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医生、工程师、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设有6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专业。学校还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发挥大综合、强应用的学科优势,在“荒漠绿洲区高效农业与生态、动物遗传改良与疾病控制、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防治、新疆农产品高效贮藏与深加工、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与开发、化工绿色工艺及新型材料技术、新疆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区位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7项,取得科研成果3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
学校现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兵团重点实验室4个,兵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兵团协同创新中心4个。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和兵团文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
主要职能是:
(1)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成为维稳戍边、建设边疆的重要力量。
(2)培养高等学历人才,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3)发展竞技体育运动和中专教育和成人教育。
(3)扎根兵团大地办大学,立足边疆建设谋发展,植根兵团事业做贡献。
二、机构设置情况
从决算单位构成看,石河子大学部门决算包括:石河子大学本级决算、所属单位决算等。
纳入石河子大学(2019年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单位名单见下表:
序号 | 单位名称 | 备注 |
1 | 石河子大学本级 |
|
2 | 石河子大学护士学校 |
|
3 | 兵团教育学院 |
|
4 | 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 |
|
5 | 新疆农垦经济编辑部 |
|
第二部分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收支总体情况
(一)部门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9年度收入134545.48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759.55万元,降低0.56%,增减变化主要原因是:年初财政拨款收入减少,石河子大学本级减少修购专项2350万元;支出143365.51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8085.36万元,增长14.4%;结转结余37246.38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0096.47万元,降低21.3%。增减变化主要原因是一是2019年多次召开财政专项执行督促会议,从而提高财政专项执行进度;二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精细化科学化,提高预算执行力度。
(二)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说明
本年收入合计134545.48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88985.11万元,占66.14%;上级补助收入90万元,占0.07%;事业收入32628.25万元,占24.25%;经营收入9163.32万元,占6.81%;附属单位缴款0万元,占0%;其他收入3678.8万元,占2.73%。
与年初预算数相比情况:本年收入年初预算数80154.63万元,决算数134545.48万元,预决算差异率67.87%,差异主要原因为:一是年初财政拨款预算数仅包括生均拨款收入和项目支出273万元,而决算数中的财政项目不仅包括国家奖助学金收入6895.92万元,还有行业专项收入42077.65万元。二是事业收入差异为年初预算仅为教育事业收入(学费住宿费收入),不包括科研事业收入,2019年科研收入为9132.92万元。事业收入预决算的差异主要是学生缴费途径多样化带来事业收入增加,新增微信扫码缴费,此外网上缴费链接纳入学生易班系统,缴费率提升。其他主要为按照新的高校会计制度科研事业收入纳入事业收入进行核算。
(三)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本年支出合计143365.5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84037.02万元,占58.62%;项目支出51242.29万元,占35.74%;上缴上级支出0万元,占0%;经营支出8086.2万元,占5.64%;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0万元,占0%
与年初预算数相比情况:本年支出年初预算数80154.63万元,决算数143365.51万元,预决算差异率78.86%,差异主要原因是年初预算数仅包括部门财政基本支出、非税收入安排的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而决算支出数不仅包括财政基本支出、非税安排的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还包括行业专项支出、科研事业支出。
二、部门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一)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2019年度财政拨款收入88985.11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3310.16万元,降低3.58%。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专项收入减少(修购专项)。财政拨款支出98342.28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6710.14万元,增长20.47%,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多次召开财政专项执行督促会议,从而提高财政专项执行进度;二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精细化科学化,提高预算执行力度。其中:基本支出58468.97万元,项目支出39873.32万元。财政拨款结转结余28558.86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9443.95万元,降低24.85%。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多次召开财政专项执行督促会议,从而提高财政专项执行进度。
与年初预算数相比情况:财政拨款收入年初预算数54706.04万元,决算数88985.11万元,预决算差异率62.66%,差异主要原因年初预算不包含行业专项收入。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数54706.04万元,决算数98342.28万元,预决算差异率79.76%,差异主要原因决算支出数包含行业专项支出和科研事业支出。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说明
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88985.11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3301.16万元,降低3.58%。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专项收入减少(修购专项)。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98342.28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6710.14万元,增长20.47%。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多次召开财政专项执行督促会议,从而提高财政专项执行进度。其中:按功能分类科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65.09万元,国防支出5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52.89万元,教育支出76532.6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869.75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804.6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43.52万元,卫生健康支出743.5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95万元,农林水支出327.7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3381.65万元,其他支出213.87万元。按经济分类科目,工资福利支出46137.56万元,商品服务支出30747.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9542.51万元,资本性支出(基本建设)2229.98万元,资本性支出9511.43万元,对企业补助支出173万元。
与年初预算数相比情况: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年初预算数54706.04万元,决算数88985.11万元,预决算差异率62.66%,差异主要原因差异主要原因年初预算不包含行业专项收入。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数54706.04万元,决算数98342.28万元,预决算差异率79.76%,差异主要原因差异主要原因决算支出数包含行业专项支出。
三、部门结转结余情况
年末结转结余37246.38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0183.25万元,降低21.47%。
其中财政拨款结转结余28558.86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9443.95万元,降低24.85%。
四、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决算497.29万元,比上年增加492.95万元,增长113.28%,增长原因一是“一省一校”中央财政专项、科研项目、部省合建一流学科项目、高端人才培养专项中用于出国交流的费用由于签证问题、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问题影响出国手续办理,因此原计划在2018年开展的高端人才出国交流学习、都延迟到2019年,导致2019年专项中的出国经费迅速增加;二是在201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教育部专家提出我校教师国际化水平较低,为提高教师国际化视野,我校在2019年加大了教职工出国培训、科研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导致行业专项和科研专项中因公出国经费同比增加。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493.14万元,占99.17%,比上年增加493.14万元,增长100%,增加原因同上;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4.15万元,占0.83%,比上年减少0.19万元,降低4.38%,减少原因是严格管理公车,使得公车运行费降低。公务接待费支出0万元,占0%,比上年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降低)0%。
因公出国(境)费支出493.14万元。石河子大学全年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出国(境)团组75个,累计230人次。开支内容包括:国际机票、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等。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4.15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4.15万元。主要用于公车维修和保养等。单位一般公共财政拨款安排的公务用车购置量0辆,保有量为97辆。
公务接待费0万元。具体是:国内公务接待支出0万元。
与年初预算数相比情况: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年初预算数742.34万元,决算数497.29万元,预决算差异率-33.01%,差异主要原因一是预算数为“三公”经费年初预算数,决算数仅包括当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安排的实际支出;二是年初预算中的124万元公车购置,年底没有购买,公车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是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安排的支出,不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中反映。其中:因公出国(境)费预算数148.8万元,决算数493.14万元,预决算差异率230.4%,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省一校”中央财政专项、科研项目、部省合建一流学科项目、高端人才培养专项中用于出国交流的费用由于签证问题、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问题影响出国手续办理,因此原计划在2018年开展的高端人才出国交流学习、都延迟到2019年,导致2019年专项中的出国经费迅速增加;公务用车购置预算数124万元,决算数0万元,预决算差异率-100%,差异主要原因:2019年没有购买公务用车;公务用车运行费预算数270.07万元,决算数4.15万元,预决算差异率-98.46%,差异主要是公务用车运行费大部分是非税收入安排的;公务接待费预算数199.47万元,决算数0万元,预决算差异率-100%,差异主要原因公务接待费没有使用财政资金。
五、政府采购情况
2019年度政府采购支出总额39947.69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23803.28万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12161.27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3983.14万元。
六、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
(一)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单位共有车辆97辆,价值2437.08万元,其中:副部(省)级及以上领导用车0辆、主要领导干部用车11辆、机要通信用车0辆、应急保障用车0辆、执法执勤用车2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离退休干部用车1辆、其他用车83辆,其他用车主要是:小轿车22辆,越野车10辆,小型载客客车13,大中型载客汽车7辆,其他用车31(高空作业车、下水道疏通车、皮卡车、面包车、小型卡车等);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106台(套)、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16台(套)。
(二)预算绩效情况的说明
2019年度,本部门单位预算绩效自评情况:自述有关预算绩效管理和绩效自评开展情况。
绩效目标是全过程绩效管理的生命线,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和基础,也是绩效评估、绩效监控和结果应用的前提和依据。我校2019年基本支出预算目标全额完成,保障基本良好运转的情况下资金略有结余。行业专项尤其是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专项、部省共建专项、一流学科专项、基建专项等,我校发规处联合研究生处对其专项进行了预算绩效考核与评价,将评价结果运用到2020年预算分配中,将评价结果作为主要的分配指标。提高专项资金的执行效率。
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1.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实际都超出财务人员职责和能力。现在施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不习惯、也不会用量化的方式描述预算项目的目标,往往以上级工作文件代替预算目标。二是不理解“产出”与“效益”的关系,构建指标体系时,可以描述“产出”,却不能描述“效益”。三是不清楚预算申报与日后检查监督的关系,导致自己申报的预算却无法使用。
2.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绩效理念尚未转化为绩效行动。绩效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因而难以调动实施绩效改革的主动性。“绩效预算”很少作为关键词出现在重要文件中。究其原因,一方面,绩效改革进展缓慢,影响了绩效所能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政府“以收定支”的财政思想根深蒂固,财政收入收多少花多少,削弱了实施绩效预算的意愿。同时,受到文化与制度的影响,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淡薄,更倾向于将事务交由政府直接处理,对预算收支项目的关注度和参与意识不够,也缺少获得预算信息和参与预算决策渠道,公众对绩效理念呼应不足。二是绩效预算制度的框架有待重构。前期采取“文件驱动”有其合理性但并不充分。采用行政手段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在改革前期确实有成效,可以将绩效评价制度快速融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并起到了强调绩效评价重要性的作用。行政规章有其局限性,不足以为绩效预算提供最佳约束与引导。绩效预算只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才可能扎根和长期稳定存在。三是绩效信息质量低,运用程度不高。绩效信息是绩效预算环环相扣不断延伸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绩效评价产生的绩效信息却呈现出数量少、质量低、运用程度不高等特点。首先,绩效评价试点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导致绩效评价覆盖面不足,可用的绩效信息数量少。绩效评价由其自己成立的绩效评价组织机构负责,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无法保证绩效评价信息的客观性。同时试点支出项目由各部门自行选择,部门具有完全的决定权,进行绩效评价的项目因此有很大的自主性。再次,绩效信息的运用程度低,绩效信息影响预算决策力度小。目前的改革停留在致力于实现绩效评价上,所产生的绩效信息只在较小范围内对预算资源配置起到作用。同时,绩效信息未与行政问责有效结合,任何形式的监督,只有与责任追究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实效。
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是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是绩效信息产生的来源,评价体系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绩效信息的质量和及时性,从而对绩效信息的运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可靠的绩效信息集聚,是下一步绩效预算改革向纵深推进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建议可以由政府设立绩效评价中心,独立于具体职能部门,对各部门工作展开绩效评价,改变现有的各部门自己评价自己的模式。在行政体制上,中心可以对本级政府负责,也可以对人大负责。同时为了协调各层级绩效评价中心的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评价水平提高。此外,应鼓励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面临着市场竞争淘汰机制,出具的绩效报告往往专业水平更高,更具公信力。
二是依据绩效评价实施行政问责。绩效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赋予了其衡量政府部门工作成效的优势,应当依托绩效预算健全行政问责机制,促进行政问责与绩效预算的一体化。自上而下的问责机制存在标准不明确,导致地方政府并不注重向该区域的公众负责,评价易与实际脱节。绩效评价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问责均提供了技术支撑。问责建立在绩效评价之上,各部门可以根据明确且固定的绩效目标开展工作,努力获取良好的评价,而无需靠迎合上级获得赏识或避免追责。因而从根源上克服了自上而下问责机制标准不明确的缺点,减少了人为因素的主观判断,有利于把握好各部门工作的方向。与此同时,绩效评价也为公众判断政府部门工作成效提供了清晰易懂的依据,有利于我国自下而上问责机制的建立。
三是加强绩效信息在决策中的运用。绩效信息在决策中的运用程度上决定了预算决策的理性与科学程度。预算的编制体现着最广大群众的利益,政治制度的性质为绩效信息更充分地运用提供了可供期待的前景。我国国情决定了绩效信息必将能够与决策产生直接的联系,也即预算决策几乎完全基于绩效信息。在目前预算决策权与执行权尚未分离的情况下,应当先发展绩效信息的运用技术,为加强绩效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提供支持。其中,成本收益分析通过科学合理地估算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形成以货币形式衡量的结果,因而可以被决策方用于比较多个项目的优劣情况,值得引起关注与研究。
四是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有利于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独立、客观、专业的优势,有利于增强预算评价、监督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也有利于缓解财政管理部门实施“面大量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时力量不足的困境,同时也符合“参与式治理”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是提高预算决策的公众参与度。预算决策的民主化是实现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构建有效的民主制度,使公众需求能通过多种渠道体现在预算之中,尽量减少预算多少与需求强弱的不一致,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刀刃”上。应加快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拓宽办事公开领域,运用多种形式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流程和结果。